隨著梅雨季即將來臨,許多人應該會發現頭髮變得不好整理,頭皮出油速度增加,甚至擔心淋了雨會不會就變禿頭?
毛髮的組成其實主要分為三層,最外層為毛麟片,中間為皮質部,最內層則為髓質部。最外層的毛麟片整體厚度約為0.5微米,在髮根大概會有七到十層左右的毛麟片,呈瓦狀排列覆蓋在我們的頭髮上。
很多人會以為當頭髮吸水後毛麟片排列受到的影響會是導致頭髮開始發生毛躁、扁塌的主因,但其實在過去的研究顯示,其實在整層頭髮裡面最會吸水的部分並不是毛麟片的外層,而是躲在內側的內鱗片及細包膜複合體。當在雨季相對濕度增加,頭髮的直徑會因此而增加14%,長度也稍稍延長,頭髮會因此變得柔軟,但也容易斷裂,而在濕度增加的同時,髮絲與髮絲之間的摩擦力其實也增加了,變得容易糾結,也是其中一個造成毛躁與不好整理的原因。
一般的雨水通常呈現弱酸性,pH約為5.6左右,所以在無污染的狀態下,大自然的雨水本身就是酸的。但當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增加,雲雨吸附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物質後,就會將雨水的pH值降到5.0以下,也就是定義上的「酸雨」,酸雨對於人類的影響其實最主要是呼吸道相關的疾病,同時也會造成皮膚與粘膜的刺激。
其實正常人類皮膚的酸鹼值也大概在pH5.5附近,因此只要酸鹼值呈現弱酸性至弱鹼性之間,並不至於對頭皮造成直接的傷害,目前也遍搜了醫學文獻,並未找到直接證據可以證明酸雨對於毛囊或落髮的影響。
但過低的pH值確實是會造成頭皮的刺激、過敏或是發癢,尤其頭皮長時間處於潮濕的環境,特別是對於之漏性皮膚炎的病人,可能造成細菌或是皮屑芽孢箘的過度增生,造成疾病的惡化或不穩定。因此為了頭皮的健康,適度地將這些刺激物質沖洗後吹乾,使頭髮恢復正常的彈性與濕度還是相當重要的。
在雨季來臨的時候,還是有些小訣竅讓我們頭髮健康又有型:
1.淋雨後立即吹乾頭髮
雖然說雨水並不會造成禿頭或落髮,但為了避免刺激頭皮,以及髮絲濕度過高所造成的毛躁與扁塌,淋雨後還是需要馬上吹乾。而吹風機的溫度以40度較為適宜,建議距離頭皮15–20公分持續移動,以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的毛麟片傷害。
2.適度清潔頭皮
在梅雨季節通常台灣的天氣既潮濕又炎熱,頭皮的出油速度也隨之增加,而這些油脂與潮濕的環境也正好是細菌與黴菌的溫床,因此選擇清潔力適中的洗髮精,適度的清潔頭皮,可以將頭皮維持在一個穩定又健康的環境。但如果毛囊炎甚至脂漏性皮膚炎無法得到適當的控制,還是會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或是加上含藥的洗髮精輔助喔!
3.使用護髮產品
護髮產品有助於減低毛髮的摩擦力,也可以讓外層的毛麟片較服貼甚至填補毛麟片之間的空隙,但使用時要注意避免用於髮根,以免造成髮根的塌陷也可以好好保持髮型的高度喔!
4.造型品輔助
如果頭髮容易扁塌也可以適量使用一些造型品去維持或定型,可以使髮型較容易維持。但若使用造型品則需要每天仔細清洗,免得殘留於頭皮或頭髮,造成額外的負擔。
5.改變髮型
若真的難以造型,也可以嘗試一些編髮或是其他髮型,但避免長時間的綁緊,在髮際線做一些調整,適時的讓髮根休息,也是ㄧ個可維持亮麗又有型的方法!